最新消息

You deserve to have all the best profession

從專利的角度談扭蛋

2020/08/12 國際

扭蛋(或稱轉蛋)是現在常見的熱門商品,雖然其商品種類五花八門,但大多仍保持將商品包裝在由兩個半球所構成的外殼內,讓消費者在投幣後透過旋轉販賣機台上的旋鈕,並讓商品從販賣機內滾出來的方式進行販售。

扭蛋種類五花八門(圖中產品攝自所內同事收藏)

 

扭蛋的起源,據說可追述到1880年代倫敦或紐約等處的無人販賣機;當時的扭蛋並沒有現代扭蛋常見的塑膠外殼,而是直接將產品放在販賣機內進行販售。

雖然消息指出認為目前扭蛋常見的塑膠外殼,是在60年代中,廠商為了保護商品所做的改良,但由專利的角度來看,這種利用外殼保護產品,兼顧衛生並統一販售時的商品尺寸的概念至少可以往前追朔到50年代中的美國,請參考以下美國第US2762411A號專利。

由其說明書可知,該專利提供了一種可用來裝小玩具,指環或裝飾品等各種物品的膠囊,膠囊由兩個開口可彼此接合的杯狀零件構成;這樣的構想幾乎與現代的扭蛋相同,很顯然早在引進日本前,在扭蛋發源地的美國就有人想到利用外殼來保護商品。惟,不知是因為當時只有構想而未實用化,或是礙於當時的知識難以傳播,而讓人以為扭蛋的塑膠外殼是60年代中才有的設計。

有些人可能以為扭蛋的構造簡單,應難以產生足夠核准專利的相關技術改良;但實際上即便是最近幾年,仍不斷地有新的相關專利被官方核准,就以2019年占有日本一半扭蛋市場的大廠日商.萬代(株式会社バンダイ)為例,日本特許廳於2016年就核准了該公司所申請的一種扭蛋專利(特許5992374),該專利提供了一種解決過去扭蛋外殼可能於運送或攪拌時,因外殼受到擠壓變形而意外打開的方法,主要是針對外殼的兩半球的結合結構進行了改良。

由該案說明書可知,該案所提供的物品收容容器,其在兩半球狀的外殼間設有連接兩半球狀外殼的彎折部,並在其中之一半球外殼的開口邊緣上,設有與彎折部共同均等的設置於該開口邊緣上的兩有孔舌片,並於另一半球上設有對應有孔舌片的位置的突起及平坦凹陷部,且兩突起上設有使兩半球於結合時能與兩有孔舌片平順地進行連接的傾斜面;由此可知,即使僅是外殼兩半球之間的連接構造的部分,只要與過去技術不同,仍然可以進行專利保護。

不過,有時候以為是很新穎的概念,但實際上早被人提出並申請專利的事情也不無可能,例如在文章開頭的圖片中,讓產品的一部份成為其扭蛋外殼的一部份,不用丟棄外殼進而比較環保的扭蛋,其將產品的一部份化為扭蛋外殼而不用丟棄的概念,實際上早在日本昭和52年(西元1977)就有相關的專利被他人想到,並於次年(1978)公開(実全昭53-151799)。

該案提供了一種扭蛋,在其扭蛋的外殼上設有多個小開孔及一個零錢投入孔,並將裝飾用的零件被封入外殼中進行販受,讓使用者在購買後透過裝飾零件上的插銷將裝飾零件安裝在外殼的小開孔上,讓整個產品變成具有裝飾外型的存錢筒。

然而,這不表示這類扭蛋就不會有相關專利;就以先前圖片中萬代的鋼彈頭的扭蛋來說,其相關的專利為特開2020065732號專利。

產品圖片(攝自所內同事收藏)

特開2020065732專利說明書截圖

不僅如此,針對不同構造及玩法的部分,前一陣子在網路造成話題的魔神Z(無敵鐵金剛)扭蛋,萬代就針對其構造及扭蛋間能夠彼此組合遊玩的概念各至少申請了一件相關專利,可參考以下特開2020044100、特開2020054657兩案的圖片。

產品圖片(攝自所內同事收藏)

特開2020054657專利說明書截圖

 

特開2020044100專利說明書截圖

雖然上述幾件產品專利目前的狀況僅為公開,對於他人是否能夠製造類似構想的產品的部分尚有疑慮,但前述圖片中萬代所發售的甲蟲、鼠婦蟲的扭蛋,已確定至少各有一件經官方核准的相關結構專利,讓其他的廠商不能直接照抄,或是生產外型不同但結構相同的產品。

產品圖片(攝自所內同事收藏)

特許 6568621、特許6668535號專利說明書截圖

除了明顯於結構上的創新外,日本特許廳在2019年的1月,還核准了萬代所申請的一種扭蛋機的扭蛋專利(特許6471209號,下稱玩具),其特別之處就在於,它具有一種因收納方式不同而特別的元件。

該玩具包含一於販售時作為扭蛋外殼的主部品(圖9)以及具有在販售時收容在主部品內的副部品,該副部品包含於遊玩時用來支撐主部品的支撐部品(圖10)以及於販售時及遊玩時收容在主部品內的排出用部品。於遊玩時,主部品及副部品共同組合成一內部具有扭蛋商品的扭蛋機,透過支撐部品,讓作為扭蛋商品而收容在主部品內的排出用部品排出作為扭蛋收容容器的主部品之外。

這樣的專利,主要是因為商品所中具有的排出用部品於販賣時及遊玩時,與主部品之間的收容方式與先前技術不同,繼而獲准。

由以上案件可知,即便扭蛋的構造相對簡單,但就細節的部份,透過其外殼的構造變化、產品的可動構造結構或是產品具有販售及遊玩時零件之間的互動關係特別的元件,都可能讓商品具有申請專利保護的機會,對於廠商來說,不應因為商品的構造或作用簡單就以為沒有機會到申請專利保護。

 

資料來源:

  1. 照片拍攝自所內同事於市面上所購並收藏之產品。

  2. Tim Hornyak. Gachapon: Tracing the evolution of Japan's colorful toy capsules ,The Japan Times. 2017-08-19

  3. Google patent搜尋結果

  4. J-PlatPat搜尋結果

專利部 張哲綱編譯

經通國際智慧產權事務所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頁籤
中的「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