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You deserve to have all the best profession

台灣保障智財權 維護競爭力 當務之急

2002/10/21 台灣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不少台灣企業為保有競爭優勢紛紛投入龐大資金進行擴廠與建廠,卻往往忽略企業本身無形的資產管理。面對知識經濟世紀,從知識中產出產能或獲利,已成為企業面臨全球競爭的當務之急。

以去年台灣科技業取得世界專利核准的總數來說,台灣廠商在專利上的努力是值得鼓勵的,位居全球第四名 (前三名為美、日、加 ),但卻仍缺乏以專利組合的概念來保持競爭力。舉例來說,明基電通在積極創造自我產品品牌 BenQ 之際,更應戮力去做好智財管理,不僅可維持競爭優勢,更能進一步做好客戶服務。

碩網資訊總經理邱仁鈿表示,隨著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智慧財產權受到重視的程度達到空前的高峰。從傳統勞力密集產業,轉型到高度資本密集、知識密集的產業;因此,如何藉由智財權的保障維持競爭優勢,重要性甚至超過技術的研發。智慧資本管理已是企業亟需的競爭利器,如何導入有效的管理機制,協助企業累積企業內部的知識資源,創造企業競爭力。

國際大廠 IBM、TI( 德州儀器 )與 Qual-comm( 高通公司 )等,就是具體表現純智慧財產公司的典型範例。IBM 去年的整體營收就有高達五分之一以上為權利金的收益,而 TI 的權利金收益更高達整體營收的三分之一。這些國際企業皆已締結一個綿密嚴整的智慧財產網,甚至如 Qualcomm 這樣國際企業本身並無工廠,經營模式純以授權為主,並向製造商、系統業者及終端用戶收取權利金,賺取利潤。這種情形也發生在其他領域,如半導體、軟體及新近熱門的生物科技。

當政府及民間企業正為產業西進而憂心,煩惱比鄰的其他亞洲國家吸金與競相爭才的黑洞效應帶給台灣的衝擊時,許多企業提出「研發根留台灣」的計畫,試圖將台灣打造成以智慧密集產業為主軸的科技研發中心,與對岸的生產配銷優勢互相呼應。如果企業能把智慧財產這種抽象卻又影響企業未來的無形資產,做妥善的管理,並透過理性的策略規劃及槓桿運用,發揮智慧資產的最大效應,可為企業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提高單位研發的價值。

【摘自2002/10/21 經濟日報】

經通國際智慧產權事務所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頁籤
中的「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